当前位置: 首页 » 今日清河 » 清河文化 » 正文

清河县“汉墓文化”

发布时间:2019-04-18阅读数:460来源:作者:

 清河县汉墓文化
   清河历史文化中汉代风格较为浓郁,为国600年,先后至少有9个王封邑清河、葬于清河。清河县南部,有一个冢子村,在村西头保留着一个千年的历史古迹——东汉清河王刘庆的坟冢古墓。这里原是一片古墓群,有九个高大的土坟头,俗称“清河九冢”。这个庞大的古墓群历经千年沧桑,其中八个古墓坟堆已夷为平地,现仅存一个中间最大的坟冢,底部直径为60米,高15米,位于古墓群的中间,方圆十里之内,均可看见。关于这座墓穴的主人,有人说是清河王刘庆的生母宋贵人,因为在宫中失宠被贬到清河,死后葬于此;也有人说墓穴里葬的是刘庆的妻子孝德皇后。在古墓坟冢上面,仍尚存一座“狐仙庙”(当地居民百姓称叫狐仙堂),在运河两岸、清河民间,还流传着狐仙神庙的神话传说。1983年,这里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冢子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甘陵古墓和皇帝坟遗址。
   根据后汉书孝安帝志“清河王传”记载:刘庆是东汉章皇帝的第三个儿子,建初三年出生。刘庆小时候聪明伶俐、勤奋好学、知书达理,受到了皇亲贵戚的推崇喜爱。皇帝对刘庆宠爱有加,汉章帝赐立刘庆为皇太子。后因生母宋贵人失宠而被废,刘庆跟随母亲发配到了清河郡,被贬为“清河孝王”……
   公元106年,刘庆的儿子刘祜终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为汉安帝。史称清河王刘庆为人孝友谦恭,由太子贬为藩王后,循规守法,小心谨慎。在汉和帝诛天外戚势力、稳固权力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受到和帝的敬重和厚赏。刘庆于次年初春寿终。安帝刘祜原打算将父亲迎回洛阳按朝廷的礼仪厚葬,但他在皇帝宝座上立足未稳,面对危机四伏的宫廷斗争,不得不谨慎行事,打消了迎老父灵柩回朝的念头,以最隆重和奢华的葬礼,将刘庆葬在清河。安葬时汉安帝派出手下重臣奉旨吊祭、左右仆射率领数百名虎责军负责维持秩序,守灵仪仗队举的是皇帝钦赐的龙旗伞盖。安帝在其母亲左皇后死后,派人将灵柩从都城洛阳护送到清河安葬。公元121年,汉安帝刘祜追尊刘庆为孝德皇,母亲为孝德后。二十七年后,汉桓帝刘志为了表示“尊帝陵之号”,改清河郡为甘陵郡。
   因为刘庆的尊贵身份,清河王族一支日渐发展  壮大。众多皇族贵戚在此定居下来,此后百年的时间,汉王刘庆的陵墓附近形成一个庞大的墓葬群。该墓葬群当时究竟有多大的规模,已无可考,但到清代依旧完好保存着九冢。据清同治十一年《清河县志》记载:  “九冢在辛集东,今巍然尚存。往被水,人们藉高以避患……”从这些史料中,可以看出当初汉墓群的庞大规模。
   关于冢子,在当地的村民中间流传着很多传说,其中关于狐仙的居多。流传比较广的说法是,以前每逢人们家中有了病人,只要送上供品纸香,便可得到灵丹妙药:人们遇上红白喜事,只要白天来冢子附近焚香祷告,就可以借到桌椅板凳。只因有人起了贪念,借走桌椅板凳不还,后来这里就再也借不出这些东西了。当地人从中悟出一条生活谚语: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清河县有正月十六爬冢子之说,在这一天的早晨,谁要是登上了冢子顶峰,他就一年身体健康、不生杂病,而且一年财源滚滚、生意兴隆。老人们要是爬上了顶峰,他今年平安无事、延年益寿。
   正月十六这一天,还是初春十分寒冷的季节,在每年这一天前来爬冢子的都约有三万余人,他们都在坟冢附近周围、找一个十字路口点燃起篝火,烤脚烤手、烤背烤腰,据说人们在此地烤火取暖,一年不腰酸背痛、不脚痛胳膊痛。大家都认为这是个神圣之地,初一十五、逢年过节求神拜佛、磕头上香的人连续不断、车水马龙,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道义信仰和旅游胜地。2014年接待游客约有十万余人,实现旅游消费100余万元。


在线客服电话

13582016061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