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今日清河 » 清河文化 » 正文

清河县“名胜古迹”

发布时间:2019-04-18阅读数:408来源:作者:清河县石家庄商会

清河明清八景

    清河自汉至宋,曾为郡国王都,州城治所,人杰地灵,贤才倍出,名胜古迹较多。明清时代的文人墨客将其中八个景点,作为游览咏怀的最佳去处,并美其名曰:“清河八景”。时常有人来这些地方吟诗作画,挥毫泼墨。“清河明清八景”即鲧堤夜雨、贝州晚霞、石柱凤鸣、莲沼并蒂、御河远帆、甘陵草色、廉墓霜花、茶堂龙爪。


    1、鲧堤夜雨
    据《太平寰宇记》载:“鲧堤,在县(清河)西三十里,自宗城县界来,是鲧治水时筑。”现残存之鲧堤,在大堤村西尚依稀可见。在县境内约4公里,两端分别入临西、威县境内。据民国旧志载:“堤阔三丈有奇,高二丈有奇。”现在宽处尚有10米,高处仅2米。原来堤宽20米,高7米,犹如一条巨龙,由西北广宗县境方向奔腾而来,向东南临西县境方向逶迤而去。相传尧帝时,洪水暴发成灾,人们四处漂游,无家可归,无田可耕。鲧决心治水救民,上天盗取息壤,九年筑成此鲧堤,治水尚未成功,已被天帝发现。天帝得知鲧盗取息壤,大怒,派火神斩鲧于羽山。鲧死后,三年其尸不腐,天帝益怒,派天神剖其腹,腹内跳出禹,子承父志,完成治水大业。亦有传说,鲧死后化作黄熊,跳入羽渊。
    清代文人杨—峰诗云:
    云垂野黑径都迷,夜雨潇潇傍鲧堤。
    岂是水湮青嶂外,遥知痕长画桥西。
    喧荷欲破黄熊梦,翻柳应惊白鹭栖。

    人坐小楼听未歇,窗边忽又报更鸡。


    2、贝州晚霞
    宋恩州城遗址,在今葛仙庄镇的城东、城西二村附近。城郭围绕二村呈长方形,南北长1.2公里,东西长2公里,为土墙夯筑。现城垣断续可见。东北城角尚存500米,高处达6米,西北角尚存200米,高4米,西南城角尚存200米,高5米,城墙顶宽一般在6至8米。1993年遗址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城系北宋元祜六年(1091年)监官赵荐之修建的恩州和清河县,州县同郭的恩州城,金时恩州东迁历亭,此后一直是清河县治所在。旧志记载城“周围九里,高二丈,阔二丈”。由于恩州是由贝州更名而来,时人习惯上仍沿袭旧称,称其为贝州。贝州晚霞作为古清河著名的风景,明清以来一直是文人墨客的咏赞对象。
    清代文人刘步岭诗云:
    今是清河古贝州,无边晚景望中收。
    茫茫白水环城郭,片片红霞照戌楼。
    也伴黄云铺陌上,从教紫气缀山头。

    鱼鳞雉堞遥相望,十色五光远近浮。


    3、石柱凤鸣
    据民国23年版《清河县志》载:白马令李云坟,在县西十里(大清一统志)。冀州刺史贾琮刻石表之,后魏时尚存,俗谓李氏柱石(水经注),今墓与石俱湮(旧志)。李云系甘陵人,东汉时官拜白马令(即白马县县令)。因忠言直谏死于狱中。据说其坟前立以石柱,上雕凤凰,因此该坟以“石柱凤鸣”被列为清河八景之一。
    清代文人王镛诗云:
    石径通幽处,丹青忆直臣。
    一毛生凤穴,片语触龙鳞。
    挥泪无干土,哀音何动人。

    今朝题汉柱,儿女共沾巾。


    4,莲沼并蒂
    该池遗址在今潘庄村东南2公里处,据说此处原是一片方圆五百亩,地势低洼的沼泽之地。其水澄碧如玉,清澈见底,内长莲藕,一片翠绿。每逢夏季满池莲花盛开,景色奇特。相传在百里为王时,被皇家看中,定为宫中游览胜地,故而得名莲花池。明清时代这里以“莲沼井蒂”被列为清河八景之一。
    明朝清河知县向日红有《莲花池》诗云:
    飒飒西风草木黄,贵人曾此痊罗裳。
    只今花貌芙蓉出,犹带宫娃一段香。
    另有一种传说是,此处原为汉时清河郡国王宫的王妃、郡主、宫女们的游乐场所。上面诗中提到的贵人就是指清河孝王刘庆的妃子耿贵人。现在古莲花池已成为耕地,并无莲藕可观,只有雨季尚存些雨水。

   

    5、御河远帆

    御河即卫运河,亦称永济渠。清代文人范树珣还有崇兴寺八景诗,亦有吟颂此处玉皇阁者,此处能引起许多文人墨客诗兴大发,吟咏出许多壮丽诗篇,可见当时风光之美。
    清代文人郭联墀诗云:
    隐隐飞艎隔野烟,风帆云树两茫然。
    碧山尽处波无际,白鸟横来路几千。
    也许渡头听放棹,偏从天际识归船。

    寻源谁访张骞迹,曾否身游日月边。


    6、甘陵草色
    清代同治11年版《清河县志》载:“甘陵冢,汉安帝母甘陵氏葬于县东北角”民国23年版《清河县志》载:“旧城东北角相传耿贵人葬此。土人谓之皇姑坟或系皇母之讹。”由此二说看来此处就是甘陵,但据多种史料考证甘陵并不在此处。或许,此处就是《太平寰宇记》中的“孤女冢”,亦或许是后世人为制造的景观,即假甘陵,并将此处以“甘陵草色”为名,列为清河八景之一。
    现将杨一峰的一首“甘陵草色”摘录于下:
    连天草色郁菁葱,千古荒陵北郭东。
    妃子坡前同晓月,昭君墓上共春风。
    台高相与珠楼近,径窄曾传翠辇通。

    汉代宫廷何壮丽,恍疑朝霭晚烟中。


    7、廉墓霜花
    廉颇墓在前丁村西南与大堤村东北之间,距前丁村约二华里处,现在已无遗迹。据《太平寰宇记》载:“廉颇冢,在县界。”旧志载:“在县西二十五里,与鲧堤近,明万历八年知县向日红封识,东西阔十步,南北长二十五步,今封识已无。”
    向日红曾有诗:
    赵王台榭绿芜生,千古松楸故国情。
    不是将军能肉袒,几多荒冢未知名。

    相传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曾率兵与秦军交战于军营、连庄一带。兵败后向西撤退,在今王二庄又被秦军围困。当时廉颇年迈多病,为摆脱困境派儿子回赵都邯郸搬兵。儿子走后,他天天站在高台上眺望,盼救兵前来解围。后来在此台上建村,取名“望儿庄”,即今天的王二庄。廉颇一直盼了三个月,军中粮草用尽。正处危难之际,忽见南面尘土飞扬,一支人马杀到,廉颇料定是儿子率兵前来,因秦军势大,廉颇不能与儿子会师。于是,窥秦军间隙,趁夜间向东突围,绕道会师。这时秦军发现调主力阻截,经过一场激战,赵军被打得节节败退。当廉颇被追到一处村庄时,已人困马乏,遂问部下:“这是何地?”部下回话:“此地三丁村。”廉颇听罢仰天长叹:“一镰(廉)怕三钉(丁),吾命休矣!”正当廉颇迟疑之时,秦军阵中乱箭齐发,他躲闪不及,连中三箭,坠马身亡。这时,廉颇的儿子率兵杀来,驱散秦兵,将其父的尸体就地掩埋。民国时期,墓址尚存。亦以“廉墓霜花”为名,被列为清河八景之一。今古墓虽已荡然无存,而一镰(廉)怕三钉(丁)的故事,却仍在清河县民间广为流传。


    8,茶堂龙爪
    茶堂即龙王庙,又名龙王堂。在茶店村北,原建有前中后三殿,并有一棵龙爪古槐立于堂前。今庙堂与古槐俱已无迹可寻。据说赵匡胤醉眠隆兴寺宝塔下,醒来走后,老和尚知其非常人,恐因塔倒受到惊吓,就提着糖茶去慰问。直追到城西三里龙王庙前。赵匡胤喝罢茶后说:“出城三里喝甜水,这里的水真甜。”从此,这里的水就变成甜的,因而附近村得名茶店。赵匡胤正和老和尚说话间,天下起倾盆大雨,淋湿了他的衣裳,就跑到龙王庙里去避雨。晴天后,他就把衣裳脱下来,搭在庙堂前的一棵老槐树枝上去晒。从此槐树枝变成龙爪形,以“茶堂龙爪”被后人列为清河八景之一。
    清代文人杨一峰诗云:
    由来天子号飞龙,一到茶堂瑞气钟。
    树老陡惊鳞爪现,茗调偏值雨风从。
    虬枝曲讶盘空动,蟹眼煎殊试院逢。
    槐下再寻衣曝处,蜿蜒卧地倏无踪。
    另有一种传说是:赵匡胤送京娘途经此地,京娘采集了五种苦涩的草木之叶,亲自为他煮茶。从此在清河留下了喝五叶茶的习俗,这种习俗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才逐渐消失。由于他二人茶堂定情,还在清河留下了娶闺女点茶的习俗。
    今有青阳居士诗云:
    庙堂相聚凤配龙,曝衣枝呈龙爪形。

    千古玉人煮茶处,井水犹怀甜蜜情。


在线客服电话

13582016061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