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姓之根在清河
发布时间:2019-04-18阅读数:441来源:作者:清河县石家庄商会
姓氏不但代表着家族薪火世代相传的血脉延伸,也反映着中华民族深厚历史文化传承的生生不息。清河被公认为天下张姓发源地,并有大量典籍、族谱记载。故海内外大多数张氏宗亲认同“天下张姓出清河”这一说法,清河县也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张姓文化之乡”,“中国张姓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因此,张氏文化便自然地成为了清河的又一文化名片。
1、张姓之根在清河
历代古藉对张氏起源清河有明确记载。明嘉靖年间会修的《张氏统宗世谱》中《得姓郡望》篇中记载:“挥,观弧制矢,赐姓张氏,官封弓正,主祀弧星,居尹城国之青阳,后改清河郡,此张氏得姓之由”。意思是说,轩辕黄帝第五子挥,观弧星而生灵感,发明了弓箭,因功绩卓著被封为弓长。并被赐姓张氏,领地就在清河郡。《太平寰宇记》记载:“清阳县,汉县,属清河郡”,“古清河县县城在县(指宋贝州清河县城)东南三十五里”。由此足可说明张姓得姓于清河的历史事实。
从地理沿革来看,清河正是汉之清阳县。查阅《中国历史地图集》可知,两汉清阳县县城应在今清河县油坊镇一带。据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清河源起河南北部,流经今日河北威县以下始称清河,东北流经清河县故城北,景县南,至东光西,则略循今卫河、海河入海。清河县正是因治所在清河之北面而得名。虽然这条古老的河流因黄河数次改道而堙没了,但仍踪迹可寻,清河即古之清阳县也是不争的事实。
清河地处黄河下游,黄河中下游是中华民族发祥地。据上世纪80年代初在清河县杜村出土的石镰、石斧等文物证实,在距今5000至7000年之间,就有古人类在此生憩。而且,今清河西南处尚存鲧堤遗址。古籍记载:“鲧堤,在县西三十里,自宗城县界来,是鲧治水时筑”。鲧筑堤阻水酿大祸,被舜杀死,其子禹治水,吸取其教训,以疏导为主,终获成功。这在古神话中也有明确记载。鲧在清河这一代的活动也佐证了清河是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与挥在清河的活动相吻合。
不仅古籍上有这样的记载,许多姓氏谱牒上也明确记载“挥世居清阳”。南方九省图书馆的张氏谱牒,都以清河为其祖居地。而且这些谱牒大多写有“清河堂”字样。1997年9月,首次前来寻根问祖的马来西亚张氏公会就称是“沙巴州清河堂张氏公会”。台湾屏东县《清河百忍族谱》记载:张姓祖脉在清河,后生子众多迁入徐州,逐渐南下,西汉末年王莽当权,时元始元年九月十三日,一祖带领男女族人众多,过扬子江,分往下塔衢州(在今浙江),托州(在今江西)、赣州等处。一祖迁往建州(在今福建)、一祖入湖州(在今浙江)、一祖入演州(在今越南)。各成桑梓,四海散处。后世子孙皆是亲生骨肉,不可弃也。海外张氏,皆从清河徙出,说明其祖居地正在清河。
天下张氏源清河,还因清河在周代就有张氏祠堂及古墓。据明朝永乐年间《清河家乘》记载:“仪仕秦为相,策鲂公当时坟茔诸处,立庙清河。”说明张仪的兄弟张撰曾于周朝在清河立过宗祠,这是张氏根在清河的又一佐证。
2、千年张氏蓬勃发展
自挥得姓张氏之后,其后裔便在清河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渔猎和农耕,并逐渐散播开来。始祖挥公有昧、般、选、盛四个儿子。其长子昧公,“为玄冥师”,司水正,后来迁居今山西太原。此后,张氏子孙或因战乱,或因生活所迫,迁徙不断。历经数千年,布满了东南亚和包括五大洲的各个国家。如今,全球张姓人口已逾亿,其中旅居国外的已达2000万之多。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黄帝25位子嗣中得姓氏者14人,只有张氏历史渊源构成了有别于其它姓氏的人文品味。张挥公发明弓矢,不但为轩辕部落奠定了军事上的强盛基础,也成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洪大堤——鲧堤,至今仍横卧在清河与威县交界之处。鲧被杀后,禹继承父志继续治水,他起用了挥公十二世孙张天杰为“水正”之官。张天杰吸取鲧的治水教训,采取疏通河道,先导入沟而汇成江河,再引流入海,成全了夏禹治水之功。
张氏族人自黄帝至周朝连续28世,文有宰相,武有将军,多有建树。自秦统一之后,历朝辅治天下的忠臣勇将及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更是繁若星辰:辅佐刘邦完成灭秦兴汉大业的张良,研制出“候风地动仪”的张衡,“医圣”张仲景,绘出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等等。挥公的后代,勇于担当,砥砺前行,在推动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
张姓是一个极富开拓与进取精神的家族,先秦时期他们就不断迁徙到各诸侯国乃至世界各地。经过近5000年的繁衍,张姓成为申华民族大家庭的最重要成员之一,到2015年,张姓人口约有7800万,占汉族人口的7.1%,属于全国第三大姓氏。
3、清河张氏文化的研究
挥公的子孙们没有忘记张姓祖源之地。张氏发源地的清河县,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开始了对张氏文化的研究挖掘,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1998年8月18日,清河张氏研究会正式成立,先后编撰了《张氏历史文化研究》、《张氏世系及其分迁》等著作,编辑出版《清河张氏研究》期刊, 筹划重建代表张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为了充分利用好张氏文化资源,县委、县政府先后成立了清河张氏文化研究会和清河张氏宗亲联谊会,积极展开研究和联谊工作。近年来,马来西亚、印尼、香港、台湾、深圳、北京等国内外张氏宗亲来清寻根问祖的不断增多,2006年9月16日,新加坡张氏总会会长、现任世张总会会长张允伏带领东南亚三国两地宗亲来清考察祭祖,感慨至深,故土情浓。2008年美国张氏总会会长张元明、澳门张氏公会张森林、欧洲张氏宗亲及国内福建、广西、广东、安徽等地的张氏族人来信来函不下千余封。2008年4月26日至30日,应世界张氏总会邀请,县委书记路洪昌率领我县恳亲代表团参加了新加坡世张第三届恳亲大会,此次会议规模宏大,共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115个张氏宗亲组织与会,以“展示民族自尊、寻求合作发展”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经济文化活动。大会宣布了2009年世界张氏第四届恳亲大会在中国河北清河举办,县委书记路洪昌从世张总会会长张允伏手中接过了会旗,并即席发表演说。大会主宾、新加坡国防部长张志贤亲切会见了清河代表并合影留念。此次大会,还破例专门为清河安排了单独的推介会,世张理事会的全体成员及绝大多数企业家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香港张氏总会、山西张氏总会分别与清河签订了张氏工业园委托招商协议书。
4、华夏张氏祖庭
为了迎接第四届世界张氏恳亲大会的召开,打造好平台基础,更好地展示清河形象,吸引海内外族人精英,借助文化走向世界,我县请同济大学规划了“一殿两园”建设蓝图。
“一殿”,即中华张姓始祖挥公大殿(也叫华夏张氏祖庭),总体规划构思源于原始的“明堂”意象,演绎上古祭祖建筑的“品”字形古风,规划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约90亩,加上外围紧密区绿化、广场、甬道等共计300亩,有大享堂、张氏纪功柱、门阙、望楼等建筑,总造价2700万元。祖庭的整体布局气势恢宏、古朴庄重、秩序井然,将远逝的历史记忆与晚近的现代感完美结合,体现了“古韵新风”的寓意。
主体已经建成的“华夏张氏祖庭”,很好地体现了设计者的追求:金字塔式外形的“挥公堂”,坐落于呈品字形布局的“祖庭”北部中心;11.8米高的汉白玉巨型挥公雕像,高居于“挥公堂”36米见方的大厅中央;南部两侧分列的是98根张氏功德柱,记载着张氏家族瓜瓞绵延四五千年的谱牒,以及历现代张氏族贤宗英们的辉煌业绩。还有,古风厚重的南北门阙、金字塔状的四角望楼、三角体碑廊,以及寓意张姓来源的“弓”形步道等。 目前,华夏张氏祖庭内还珍藏了国内外各地张氏捐献的族谱近百部,张氏及各界书画家捐赠的字画200多幅,以及各地捐赠的牌匾和大量珍贵纪念品。
“两园”,即张氏文化生态园和世界张氏工业园。
张氏文化生态园,环绕挥公大殿周围,以现有1000多亩森林公园为基础,以“弓形”湖水和“生态”之林为总体框架,幅射周边近5000亩区域建设集生态、旅游、文化、休闲为一体的高品位文化生态园林。
世界张氏工业园,包括现在省级开发区羊绒园区西扩部分和张氏生态园在内,概念规划约30平方公里,计划整体招商,成片开发,最终打造成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张氏志士能人集聚创业的国际国内知名园区。
华夏张氏祖庭,正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发挥着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带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5、敦睦情谊的世张大会
作为张姓祖源地的清河,已成为全球张氏族人的心仪之地。经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同意,世界张氏总会第四届恳亲大会于2009年5月28日至30日在清河召开。同时,世张总会也把每年的4月、5月设立为“中华张氏祭祖月”,每年的5月28日,为“中华张氏祭祖节”,两项活动的地点,也均定为张姓祖居地清河。
2009年至今,来自世界各地的张氏后裔,先后在华夏张氏祖庭成功举办了世界张氏总会四届恳亲大会、华夏张氏祖庭重阳节祭祖大典、中华张氏祭祖节等活动。2013年6月30日,在雅加达举行的世界张氏总会第五届第五次理事会会议上,清河成功获得2015年张氏第七届恳亲大会的举办权。2015年5月28日,世界张氏总会第七届恳亲大会在此隆重举行,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加拿大、港澳台地区以及中国大陆20多个省份的170多个团队,约5000余名张氏后裔聚首清河,寻根祭祖共叙浓浓亲情。
张氏以其强大的亲情凝聚力和奋斗精神,在他们的发祥地,在中国和世界各地,继续书写着张氏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