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县境,西周属邢国境,邢灭属卫,春秋时期为晋国地。战国时为赵国辖域。秦代置厝县(故城在今县西北),属巨鹿郡。西汉时,除厝县外还置有信城县(故城在县西北十二里)、青阳县(故城在县东,今山东省地)和武城侯国(治在今县城关,文帝十二年废),均属冀州清河郡(治在清河县。此间时郡时国,几经更复)。
东汉时,厝县改为甘陵县,信城、清阳两县亦省入,同时清河国(建初七年封为国)治迁至甘陵。于建和二年(公元148年),清河国改名甘陵国。
三国、魏时,甘陵郡(东汉建安十一年改郡)和甘陵县均复名清河,一直到晋代,今县境即为清河县辖域(此时之清河县辖域较大,除今清河县境外,还含有今山东省地),
仍属冀州清河国(于西晋咸宁三年封为国)。北魏时,于太和七年(公元483年)在今县境置斌强县,属冀州长乐郡(太和十一年改隶广宗郡,不久即废,遂还属长乐郡)。
北齐时,斌强县仍属长乐郡,于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析清河县西北境设武城县(即今清河县地,治在汉信城县故城),后又将清河县改置为贝丘县,均属司州清河郡。
隋代,于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武城县改名清河县,贝丘县改为清阳县,仍为清河郡辖。斌强县初属长乐郡,开皇三年罢郡隶冀州,大业三年废州改属信都郡。
唐代,于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省斌强县入清河县。清阳县于永昌元年
(公元689年)徙治于永济渠东(永济渠为今南运河),和清河县同隶河北道贝州(治清河县。天宝元年罢州为清河郡,至德二年复名贝州)。五代时,清河、清阳二县仍隶贝州。
宋代,清河县于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徙治于永宁镇,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又迁治今县城关,和清阳县同隶河北东路恩州(庆历八年贝州改称)。于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省清阳县并入清河县。入金后,清河县改隶大名府(后为路)。
元代,清河县属中书省大名路(先为恩州,太宗七年改隶)。 [6]
清代,清河县为直隶省广平府。
民国时,清河县(1913年)改为大名道,十七年(公元1928年)直隶于河北省,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初划属河北省十四督察区。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9月创立了冀南区抗日根据地,清河县为其辖地。
1941年8月,晋冀鲁豫边区成立,辖冀南区,清河县为冀南区十三专区。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5年11月清河县改属冀南区二专区。
1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晋冀鲁豫边
区即行撤销,清河县随冀南区二专区归属华北行政区。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清河县划归河北省衡水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政府由城关迁驻葛仙庄。
1952年11月7日,撤销衡水专区,清河县改隶邢台专区。
1958年12月20日,撤销清河县并入南宫县。
1961年7月9日,恢复清河县建制,仍隶邢台专区。
1970年,邢台专区改为邢台地区,继辖清河县。
1993年7月,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改称邢台市管辖。